中国企业慎抢天价广告

既然炒作带来效益更快,自然是多投广告,少做研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算纽约广场的广告全被中国企业占领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五粮液、脑白金、格力电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引发热议。

企业走向世界,当然是好事,但应警惕,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一旦形成跟风效应,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目前的附加值还不高,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空客380飞机,这样积攒起来的辛苦钱不用来投资,不用来提升管理,不用来提高研发,却投给了国外广告市场,这就要特别谨慎。

第二,从广告行业发展来看,“做窄众”正成为趋势,可我们的企业却集体向“做大众”冲刺,显得不太协调。

上世纪80年代时,日本经济突飞猛进,曾重金买下美国很多标志性的地产,这样的“形象工程”确实很浩大,可结果却是“失去的十年”。

企业是利益动物,天然对利润高度敏感,可为什么会做出错误选择呢?因为,总有一些非市场的力量,在扭曲着企业家的判断力。

明清时,盐商实力雄厚,官家一旦财政紧张,便向他们要“捐纳”,盐商们不仅不拒绝,反而争先恐后,他们不是真的对皇上忠心耿耿,而是因为他们明白,权力稍加倾斜,就能获取暴利,区区“捐纳”,比投资在别的方面要划算多了。然而,盐商靠权力发达了之后,他们并没有投向再生产,也没有投向研发,因为他们明白,权力所给予的,权力也随时能拿走,没有安全感,为什么还要为明天而付出呢?没出息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有出息的,四处造势,巴结名流,挟众意以制衡权力;两边都够不上的,只有置田买地,资本反而向低端产业转移。数千年的中国商业史,没能自行进化出现代性,实在引人深思。

毫无疑问,市场是伟大的力量,但它需要公平制度的保障,需要开明管理的支持,需要有约束权力的维护,没有这一切,企业就很可能走入“短期行为”。既然炒作带来效益更快,自然是多投广告,少做研发,宁去哗众取宠,绝不修炼内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算纽约广场的广告全被中国企业占领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表面功夫,又能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