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舌尖2”引疯投 上桌广告超1500万
深夜发吃的《舌尖2》,用极具挑逗的镜头语言、“央视+主流视频网站”多屏入侵瞬间击垮了受众心理防线。沦为俘虏的吃货们抿着手指、咽着口水、迷离地望着屏幕,享受着节目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信息深度卷入,此时趁“虚”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不仅是美食,还有那些狡猾的广告主们。除苏珀尔、四特酒与央视达成战略合作外,还有多家食品、厨房用品、药品、电商甚至汽车品牌随视频网站共同出征“敛财”。以美食节目体系最完善、百度搜索导流最直接的爱奇艺为例,截止第二集播出时小编已统计出共有13家品牌参与了广告投放,一位熟悉爱奇艺的行业资深人士估计这些投放的总金额在1400-1500万之间。
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基本上涵盖了家庭饮食生活的大部门必需品,如1桶油(金龙鱼)、1瓶酒(四特酒)、1罐凉茶(王老吉)、1罐助消化的乳酸菌(蒙牛)、2口锅(小熊、美的),包括周边的3只牙膏(云南白药、冷酸灵、六必治)、1盒胃药(拜耳)、1家电商(我买网)、1张地图(高德地图)和1辆车(克莱斯勒)。
作为伪球迷的小编进一步分析发现,《舌尖2》是一档细分垂直的美食类节目,而这13家品牌与饮食的相关性各不相同,从强到弱依次相当于足球场上三个位置:前场(饮食及厨房用品)、中场(饮食直接周边产品)、后场(饮食间接周边产品)。而广告主在对某一垂直内容进行投放时,必须准确判断自身品牌和内容的相对位置,并据此展开卓有成效的攻防策略。
小编仍以《舌尖2》为例简要分析品牌驾驭垂直内容营销的三种攻防战术,因足球素养薄弱,下文可能和国足一样,坚持90分钟都没有射中要害,还请大家多多拍砖。
前场品牌:快速传射,攻为主、守为辅
前场品牌是与某一垂直内容相关性极高的品牌,例如耐克之于世界杯、雪佛兰之于《极品飞车》、金龙鱼之于《舌尖2》。按照电通经典消费者认知理论AIDMA模型(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前场品牌如果搭载高品质的垂直内容,将直接进入欲望(D)和记忆(M)阶段,万事具备,只欠购买。此时目标市场的销售欲望正处于顶峰期,要加快进攻节奏,临门起脚,果断进攻引导购买,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化分享(S),形成群体化扩散的波纹效应。
传球是酝酿感情、做品牌;射门是发生关系,做销售。处于前场位置的品牌往往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以快速发生销售关系为宗旨,以促销广告或者带着产品信息的品牌广告为主,并迅速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销售引流。更具销售基因的我买网在进攻方面就走在了前列,投放贴片广告的同时展开“舌尖主题营销”,首播当晚,同步舌尖相关商品300多件,截至20日,巢蜜已被团购867份,梭子蟹被团购818份。
中场品牌:压制突围,进可攻、退可守
中场品牌是指那些垂直内容周边的产品,与前场品牌直接相关的品牌。比如《舌尖2》中的1盒胃药、3支牙膏,他们似乎与美食和烹饪无关,但吃完了需要刷牙,吃多了需要胃药,属周边产品。足球场上的中场兼具攻防双重任务,其压制能力往往决定着整个战局。这些处于中场位置一方面要选择具有一定契合度的垂直内容进行品牌塑造和销售促进,同时要防范其他竞争对手占据热门资源使自己立于被动局面。如果说在爱奇艺上特约播出的拜耳更多的表现出主动进攻姿态的话,三支牙膏同时争抢优质资源的防守意味更为明显。而这种攻守火候的拿捏也直接考验着中场品牌的营销智慧。
后场品牌:长线运作,攻为辅、守为主
后场品牌是那些与某一垂直内容看似没有明显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或者说是目标人群有重叠的品牌,比如《舌尖2》中克莱斯勒。和足球上上的后场一样,这些品牌的任务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要直接“射门”,而是经过长线的品牌运作和市场培育,去寻找销售机会和概率。比如克莱斯勒,表面上看起来吃和车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是他们的潜在目标客户,存在着沟通价值。与此同时,英菲尼迪和克莱斯勒这样的后场品牌对于热门资源的占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对手保持了遏制,起到了娱乐话题趋势的防守效果。
品牌的位置是相对于垂直内容而言的,同一品牌在不同的内容项目上位置各异。《舌尖2》13家广告主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针对垂直内容的营销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品牌位置,因“地”制宜、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