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公益广告走过元年 业内专家探讨创新发展
从2013年伊始,一批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公益广告几乎在一夜之间绽放,这些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拓展了传统艺术空间。2013年也因此被成为公益广告元年。
诞生时间不长的公益广告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首届网络视听大会2013公益广告创新与长效机制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进行了探讨。
全覆盖
几乎所有的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均开辟了专门时段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勤劳人家俭养德,满心欢喜种福田。”在“讲文明,树新风”泥人张系列公益广告中,栩栩如生的泥塑小人形象,配以简短凝练的打油诗,得到不少关注。
今年,中央主要媒体推出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围绕“民族复兴·中国梦”主题,把传统艺术和公益广告结合,将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泥人张、丰子恺漫画等中国元素注入了公益广告。纸媒、电视、广播的四面开花,让公益广告进一步走入人们的生活。
“区别于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追求经济利益,旨在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北京联合大学文化创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孔昭林说,1986年贵州卫视推出了第一支公益广告,但2013年我国公益广告才真正进入元年。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创意、制作、设计到传播各个环节都形成了热潮。
据了解,今年年初,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心正式成立,至今已创作了3000多个公益广告作品。此外,广播电视也是公益广告载体之一。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都开辟了公益广告时段。在新媒体方面,网络视听节目是公益广告最活跃的载体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说,公益广告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有短板
尚未建立市场机制,不少作品粗制滥造、缺乏创意
老爸爸对孩子在电话里报着平安,却独自徘徊在空荡荡的家中……今年“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的获奖作品《回家》系列公益广告触动了游子们的神经。片末的广告语“别爱得太迟,多回家看看”,更是让不少人动容。
尽管有不少上乘作品,但公益广告整体水平不高,很多作品粗制滥造、缺乏创意。此外,公益广告在县乡镇很少出现。
孔昭林说,客观上,我国公益广告诞生时间并不长,发展还不成熟。主观上,公益广告存在参与广度不够、缺乏更深的文化内涵等问题。
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大中华区企业传播总监刘晓畅指出,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益广告相比,我国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相对单一,局限在平面、影视等表现形式上,而社会活动、互动数字等形式很少被采纳。在内容上,我们大多停留在叙事表达上。
不少专家指出,国内公益广告的症结,在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发展机制。据了解,目前公益广告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参与程度还不高,更没有专门的非营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作公益广告。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心副总监史军胜说,可以通过企业投入公益广告给予税收减免等激励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公益广告制作。
正探索
要按照市场和艺术规律创作,通过立法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公益广告依靠简单的篇幅,如何做到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塑造人,关键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田进说,公益广告要加强创意设计、丰富表现手段,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扶持政策,为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公益广告要进入良性轨道,体制机制建设尤为关键。中央文明办二局副局长赵树杰说,希望能够推动公益广告进入立法。“我国有《广告法》,但《广告法》并未对公益广告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公益广告能够立法,就能用法律来规范引导其发展。此外,我们也通过部门规章,对公益广告进行规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在公益广告发展中,完善市场机制,引入价格、竞争等也很重要。同时,可以举办公益广告节、公益广告活动、公益广告大赛等,促进良性机制的形成。
专家指出,公益广告要按照市场和艺术规律运作,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支持公益广告。
刘晓畅说:“公益广告需要创造良好表达环境,开拓思维。”她希望,中国公益广告不论在内容丰富性、传播渠道,还是社会大众参与度上,都能有更大的发展。